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热点新闻

企业培训 政府埋单

樟树市35岁的农民工陈立群一直想找个技术工种的工作。今年春节回乡后,听说有进企业参加免费培训的机会,于是报名进了江西起重机械总厂。经培训一段时间后,陈立群初步掌握了车床操作技能,并直接在起重机械总厂上班。

这种做法不仅让参加职业培训的群众省心,也让承接培训计划的企业省心。樟树市多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企业承接职业培训的做法,不仅招来了人,而且得到了政府部门下拨的培训经费,可谓一举多得。

樟树市在2005年就创新职业培训模式,由原先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培训机构组织培训,逐步转化为由企业承接职业培训,劳动就业局、财政局、民营企业局等部门全程参与指导、监督。这种“企业培训、政府埋单”的做法,到底带来了什么效果?5月中旬,记者对此做了调查。

务实之举

樟树市围绕药、酒、盐、机械五金等传统产业实施工业强攻战,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纷纷落户。但由于这四大产业对于技术工人的依赖度较高,所以技术工人缺乏成为企业头疼的事。

据樟树市人社局就业培训科科长邹烈奇介绍,以前企业招不到技术工人,而一些人想通过参加技能培训成为技术工人又不太容易,这成为一对矛盾。樟树市原本有6家职业培训机构,但其培训科目单一、老化,且师资力量不足,已不能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许多企业所需的技术工人,培训机构根本无法培训。

在此情况下,樟树市出台了“企业培训补贴制度”,按照培训时间、培训课堂前移的原则,采取“理论知识请老师,实践操作师傅传”的方式,把劳动就业培训放到企业。在操作中,承接培训的企业年初向市人社局提出新招员工培训计划申请报告,市人社局根据标准批复企业是否可以培训,培训多少等,并抄送财政局、民营企业局、就业局等单位。同时,这些相关部门根据管理办法对企业的培训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对培训合格的,政府按每人300元对承接培训的企业进行补贴。

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今年企业对新招的员工进行了大曲、酿造工艺流程的培训,不仅充实了技术工人,还获得了培训补贴。这种“企业培训、政府埋单”的做法将上面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灵活地落到实处,企业非常欢迎。

据统计,2009年以来,该市企业共承接培训人员1.46万名,政府拨付给企业培训经费474.33万元。其中,去年全市有32家企业培训工人3297人,获得政府培训补贴121.26万元。

规范管理

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樟树市对企业培训做了进一步的规范管理。

首先,规定企业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天,其中实训不少于25天;第二,企业开班期间,市人社局召集多个部门到企业核实培训人数,发放培训券,指导填写;第三,培训结束后,企业在2个月内将培训资料整理,送至就业局审核、验收;第四,市人社局、财政局等单位组织人员到企业考核人员技能和就业情况,并填写员工技能和就业率核实情况登记表;第五,只有劳动力经过培训合格、与企业签订了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在企业上班满6个月以上的,政府才能按人头进行补贴。

江西起重机械总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有科学的监督考核制度,企业一般能按要求完成培训。去年,该厂分3批对140名新招员工进行了培训,根据起重机械焊接实际需要,重点进行了3种焊接方法的实训,参训人员基本掌握了技能,很快适应了岗位需求。

据介绍,由于企业培训效果较好,参训人员有60%以上能掌握产业技能,并留在企业就业。

多方受益

“樟树模式”创新了职业培训,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部门肯定。目前,宜春市部分县市也向樟树取经,正推广这一做法。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以往政府部门培训和社会培训机构培训的做法,与大部分企业的用工需求脱节。樟树市企业培训、政府埋单的做法,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达到了政府、企业和就业者三方受益的良好效果。

如今,政府部门灵活运用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充分发挥了其杠杆和纽带作用,有效激活了职业培训的积极因素。这种运用市场调节促进就业之举,也达到了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目的,使政策性的资金发挥了最大效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去年,该市城镇新增就业5621人,城镇就业率达到96.73%。

对于企业来说,这种做法如锦上添花。培训不仅增加了岗位的匹配性,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技术工人招工难。同时,又可以获得一笔培训补贴。因此,每年申请培训计划的企业很多。此外,这种培训模式有效刺激、影响着企业的技术创新。目前,该市骨干企业全部建有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或联合实验室,引进培育高技能人才400余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数126件。

 

证书查询

  • 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