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的珠海春季人力资源市场,平均每周前来求职的人数在2000人左右,而今年却已飙升到近5000人。在人头攒动的求职大军中,不少毕业生在递交学历证书的同时,也用一纸职业资格证成功吸引用人单位的目光,顺利找到心仪的职位。
这源于珠海大力推行的大学生技能培训。日前,北师大珠海分校和人社局签订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合作协议,探索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学分管理体系激励大学生学技能,以“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模式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而按照计划,市人社局将陆续推出“万名大学生学技能”系列活动,提升在校大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大学生就业。
学生:考证有补贴报名者翻倍
作为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伟辉每个星期都会到人力资源市场转转,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珠海几所高校的就业率都不错,但毕业生的工资不是太高。”据他所知,按照去年的情况来看,除了一些特殊专业,目前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薪资约在2800—3000元,而一个考取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学院毕业生薪资则能达到5600元。
“大家手上都有本科学历,企业压根就不会多看你一眼,他们就想知道你在某个专业是不是有特长,有没有职业证书。”就读于北师大珠海分校物流学院的大三学生小任,在不断听到师兄师姐们求职“折戟”的消息后,开始考虑参加某类技能培训。
“去年的补贴政策一出来,考证就变得很受欢迎了,原先可能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报名,现在起码都有三分之二。”北理工珠海学院商学院培训部老师何湘平说。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珠海拨出就业专项资金,在全省率先将在珠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和考试鉴定纳入财政补贴范围。政策规定,在珠海就读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不论是否为珠海户籍,只要在其毕业学年内考取到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所有培训费用由政府承担。考试未通过的,政府也将给予最高50%的费用返还。
今年一季度以来,参加技能培训的热潮在珠海各高校中持续发酵,报名参加培训的人数已经突破3000人。据有关方面预计,今年高校大学生开展技能培训有望突破1万人。
院校:考证纳入学分管理体系
“在全国近2500所大学中,70%—80%都属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我们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让更多学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就是我们学校接下来要落实的重点工程。”上周五,北师大珠海分校与市人社局签订了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协议。在
该校常务副校长傅爱兰看来,对于高校毕业生,采取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的方式,对于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无疑具有很大的帮助。
“职业技能培训是可量化的,对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傅爱兰表示,该校计划将学生考取相应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学分管理体系,并尽快建立一套激励与监督双行的机制。
目前,珠海市职业训练指导服务中心已与珠海7所高校合作开展了“送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活动,先后在各高校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电子类)、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机械类)、高级维修电工、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财规划师、物流师、公共营养师、客户服务管理师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培训。
其中,北理工珠海学院将学生考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学分管理体系,按0.5—2学分计入学生总成绩中。截至今年一季度,该校已报名参加培训的人数近1500人,预计全年可突破3000人。
企业:证书重“质”不重“量”
“求人不难,求一技之长的人才难。”很多企业坦言,高校毕业生是否拥有一技之长,对其能否就业、收入高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今,技能傍身已成大学生普遍共识。以北理工珠海学院为例,在总人数
近800人的商学院中就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参加技能培训,多数青睐于人力资源管理师、市场营销分析师、建筑造价员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培训。然而也有指导老师指出,一些学生认为证书越多“赢面”越大,导致出现盲目考证或是一人多证的情况。
“我们一直在鼓励学生去考证,但也不能什么证都乱考,如果你拿出来的证书跟你应聘的职业关联度不大,很容易给用人单位造成不好的印象,认为你不够‘精’。”北理工珠海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沈文华说。
曾在企业任职过的何湘平则认为,企业更看重证书的含金量而非数量。“首先企业会判断你真正的水平是不是和证书的名称相适应,这就要求你在选择考取证书的时候,需要对自己的能力和职业规划有充分的认识。”他表示,作为学校的老师也会替学生在选择培训类别的时候把把关,“社会上认可哪些职业能力我们心里也有数,这些证书才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
“缺少实际操作经验,这是目前高校大学生专业学习的一个短板。”有企业人士认为,高校的培训专业与学校专业设置、学生所学专业紧密联系能有效填补这一短板,但高校应注重紧贴市场,培养真正满足珠海企业个性化需求的人才,才是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