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老教授协会农业专业委员会发起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交流会在山东山东潍坊畜牧兽医学校举行。部分农口高、专院校围绕“农业人才留不住或不适用”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校的马国胜教授分享了该校“太仓班”模式。“‘太仓班’的大胆创新在于‘政校联盟’。”马国胜介绍,该班由太仓市政府和苏州农职院在应届生中联合宣传,学生学费由太仓市政府“买单”,同时学校实行“双班主任”制,(学院与太仓市政府各派一名人员对学生管理、与学生沟通)。学生毕业后,由太仓市农办和农委与学生签订聘用合同,实行人事代理,工资待遇参照所在村(社区)定工干部副职;最低服务年限不少于五年(含见习期)。马国胜说,这种模能有效解决人才留不住问题。
不同于应届生培养,嘉兴技术学院的陆叙元副院长介绍:“我们的招生重点是那些已经从事农业生产或服务并且取得一定成就的农业骨干。农忙时多进行生产指导实践,农闲时多安排理论教学。”他说,毕业后学生对本行业专业知识及技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和掌握,更有力指导农业生产、激发学生进一步生产热情,“这类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培训人员已从事农业生产或服务,毕业后极少出现跳农门现象。”
给学生预发员工工资的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则由企业选拔培养对象,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该校副院长谢锦平以园艺技术专业“五四班”(以光明集团五四子公司命名)为例介绍“被录用的学生在身份上既是学院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学习期间学生享受企业‘准员工’工资及福利待遇。随着学生在企业学习时间加长,规定学生无寒暑假,享受与企业员工一样的假期。”谢锦平说,这种模式使学生融入企业,毕业后经双向选择85%以上学生愿意继续留在五四分公司工作。
此外,浙江与四川成都地区的学校认为本地区对应届高、专、本农口专业学生的免费政策十分有利于吸引大批人才投入农业学习,山东畜牧兽医学院认为在政府没有配套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将有很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