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频道 “上过‘培训包’的课程后,感觉这样的培训内容更贴合实际,更易于我们接受和理解,实用性也更强。”谈及颇具天津特色的“职业培训包”,这是学员们的普遍反映。
“职业培训包”是天津市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适应新技术进步要求,结合天津产业特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针对不同职业等级的培训对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总和,建立的新型职业培训模式。从2012年5月开始推动至今,天津市累计启动开发191个职业、820个“培训包”,涉及22个行业。首批开发的46个职业、202个“培训包”已经进行实验性培训,开始陆续发布开发成果并向社会推广使用;第二、三批开发的99个职业420个“培训包”陆续进入实验性培训阶段,预计从今年底陆续发布开发成果并面向社会推广使用;第四批开发的46个职业198个“培训包”预计2015年下半年完成开发并推广使用。
“我们的‘培训包’主要包括职业标准、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式、考核标准、师资标准、实训条件7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7个标准的集中打包,实行捆绑作业,进而形成规范、标准、科学的培训模式。”市人力社保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李树岭告诉记者,“‘职业培训包’模式使职业培训工作由过去的结果管理向全过程规范化管理转变,避免了以往培训质量受教师教学能力、机构管理水平、设施设备状况等人为因素和客观条件影响较大的弊端,有效解决了技能培训和实践操作脱节的问题,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高了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开放性,升级职业素质培养。据了解,“职业培训包”首先是对职业标准的提升和完善。国家制定职业标准依据的是全国职业发展需求的平均水平,而对于产业升级改造速度加快,技术工艺日新月异的天津而言,对职业标准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要求日益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需求,“职业培训包”开发遵循开放性原则,在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可随时根据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而调整、充实和完善。动态性开放式的特性决定了它的适用性和先进性。
针对性,无缝对接职业培训与应用。“职业培训包”项目的确定综合考量了各方面因素,以首批为例,既有在安全性上要求较高的职业如维修电工,也有技术操作性较强的职业如飞机零部件检验,既有使用量较大的通用工种,也有天津重点发展的高新产业如航空航天类职业,还选取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如食品、中药检验等职业,基本体现覆盖面广、需求量大、安全性高、操作性强、技术复杂,同时与经济社会发展、天津重点产业紧密结合,紧扣天津市紧缺人才需求的特点。培训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让资源配置更合理,更实用。
选择性,打造职业培训超市。2013年,来自宝岛的中台科技大学26名师生在天津职业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眼镜验光师培训并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正常需要15至20天的培训时间浓缩为一周的集中培训,照顾了台湾培训生的时间和培训成本。”负责眼镜验光员职业资格培训包研发的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院长高雅萍向记者介绍,这得益于在来津实训之前,学院通过“职业培训包”的远程在线学习功能已经在台科大开办了预科班,根据学员的技能水平个性化补足了相关的知识学习。
“职业培训包”的开发借鉴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先进经验,采取模块式教学,学员可以结合个人的能力水平和职业需要,以核心能力为中心,整合职业能力,自主、自由、自助选择需要进修的课程。这种类似大学学分制的设置大大提高了职业培训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国际劳工组织对‘体面就业’的定义为:劳动者获得一个受到足够尊重,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和维持家庭稳定的职位。而‘职业培训包’有助于就业者从安置型就业向体面就业转变,通过主动提升职业技能和素养,增强就业能力,实现人生价值和追求。”李树岭表示,在本市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职业培训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据悉,人力社保部已将本市开发打造“职业培训包”作为推动职业培训改革创新的经验向全国推广。到2015年底,天津市将完成200个职业1000个培训包的开发任务,实现“职业培训包”模式在全市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全面推行,持证率达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