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参加高考后,益阳的文春枝选择到位于株洲的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就读。3年后,她和24个同学一起,从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苹果学院1201班”毕业。等待他们挑选的,是和苹果公司有广泛合作的腾讯、新浪、美晨集团等大企业。
文春枝的求学轨迹,恰好印证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伏,从闭门造车到开门办学,从订单培养到全面对接产业。
从电子信息到汽车制造,从服饰设计到轨道交通,从湘菜烹饪到陶瓷烟花,对比株洲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骨干职业院校的办校特色,这几大关键词基本重叠。
这意味着:在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仍不均衡、技能型人才仍很紧缺的现实背景下,株洲职业教育如何深度融入产业链,为“株洲制造”、“株洲智造”提供人才保障?对接产业发展,是第一步。
对接,挑中了“苹果”
“从2008年开始,湖南的信息产业开始走下坡路。”这是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杨升平基于专业的判断。一个直接的市场风向标就是,“毕业生找工作难了。”
反映在株洲,不少职校开始裁撤或合并电子信息专业。
这时,一个项目,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信息专业赢来了转机。
2012年,一个株洲老乡找到杨升平,他正在负责苹果公司中国区一个市场项目,“需要大量APP研发人才。”
双方一拍即合,一方负责培训人才,一方提供就业岗位。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苹果学院”应运而生。
“苹果学院”第一期招募了40个学生,分为苹果IOS应用程序开发、动漫影视后期两个班。文春枝选择的专业就是后者。
人才培训,要求相当严苛。在80分基础上,实行学期考核,并与毕业薪酬挂钩。若得分80分,实习期有3500元薪酬;85分,则有4000元;低于60分,就要被淘汰。
“第一期40名学生,淘汰6人,合格率85%。”杨升平表示,宽进严出的体制,保证了培训质量。
培训合格的34人无不喜笑颜开——等待他们挑选的,是腾讯、新浪、美晨集团等大企业。
2013年,“安卓”也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成立了“安卓学院”。
不仅如此,在深圳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该院还有48名学生在设计制作“熊大、熊二、光头强”。
当前,株洲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越来越多的企业,已从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正是当前株洲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只有对接产业,职业教育才有出路。”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院长邓志革说。
集聚,选择了“集团”
“有什么样的产业,就应该有什么样的专业,产业转型升级,专业就得新增、改造。”在8月28日全市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醴陵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郭米红这样阐述办学理念的转变。
专业设置对接产业,新专业贴着产业建设,老专业围着产业改造,这在株洲的新老职校都能看到。
和全国绝大多数职业学校一样,醴陵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以前缺乏办学特色,开设的专业大多雷同,如会计、电器、计算机等。毕业生本地就业率仅10%左右,90%的学生去了沿海。郭米红形容,这是“给他人做了嫁衣裳”。
专业同质化,吸引力不了学生,更难谈就业。2010年,学校调整领导班子。新班子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大船”驶向何方?
醴陵是中国陶瓷文化名城、花炮之都,陶瓷和烟花两大产业产值占了该市工业产值的70%,拥有1000余家陶瓷和花炮企业、近30万从业人员。但从业人员中,具有初中级技能证的不到6000人,而产业发展每年又需新增4000名以上初中级技术人员。在醴陵办学,何不对接当地的陶瓷、烟花产业?
观念一转思路清。
他们找到中国最大的陶瓷企业之一——湖南华联瓷业有限公司。双方约定,“华联”负责派专业教师授课,并接受学生实习实训,毕业后由“华联”优先录用。
当年,学校招了两个班、100多人,社会反响强烈。该专业现已成为学校主导专业,今年拥有在校生1700多人,并分为成型、烧制、彩绘等3个方向。
产业转型步子大,职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必然加快。学校对专业进行调整,由原来的18个专业调整为12个,开设了烟花生产与管理等专业,撤销文秘、电子电器等一些没有特色的专业。
目前,该校的陶瓷工艺、烟花生产与管理均成为国家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陶瓷工艺专业群成为省级示范特色专业群。
“其实,专业对接产业,在株洲,路径还有很多。”市教育局局长钟燕介绍,株洲现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29所,其中高职学院5所、中职学校24所,共有学生8万余人。此外,还有9所技工类院校,10所就业训练中心,80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年职业教育培训人数10.1万。
依托这些骨干职业院校,我市组建了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南方铁路运输、湖南化工、汽车产业、服饰产业、湘菜职教等10大职教集团,紧密对接了株洲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型产业。
专业无缝对接产业,促使一大批职业院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如湖南铁路科技职院、湖南铁道职院对接我市轨道交通“千亿产业群”,形成铁路行业办学特色。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对接汽车产业,株洲工业学校对接服饰产业,醴陵陶瓷烟花职业学校对接陶瓷产业,分别为我市汽车、服饰、陶瓷“千亿产业群”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则以烹饪专业为特色,为湘菜产业培养人才。
“近年,株洲职业教育之所以发展迅猛,这得益于将现代产业链及企业人才需求主动对接融合,构建了从初级到高端、与现代产业梯度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通道。”钟燕评价道。
【相关新闻】株洲职教发展模式受关注 全国两大盛会本月在株召开
株洲日报9月16日讯(记者 夏柯)本月,民盟职业教育论坛、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现场会将相继在株召开,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将作为主会场。
9月17日至19日,民盟职业教育论坛将在株举行。届时,来自教育部、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全国职业教育学会的专家学者将作主旨发言,探讨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作为“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项目试点城市,我市相关负责人也将作主旨发言。
9月下旬,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现场会也选择了株洲。此次会议由教育部主办,将充分展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经验成果。
近年,我市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现有各类职业院校28所,在校学生8.3万人,年职业教育培训人数10.1万。湖南(株洲)职业教育科技园的核心区建设已基本完成。株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