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9月金秋,捎来株洲职业教育前行的喜讯:中国民盟中央首届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将于9月17日在株洲召开,这次国家级论坛落户株洲,必将让株洲的职业教育引发聚焦。
此外,一个消息也在此刻振奋人心:在日前揭晓的国家2014年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市骨干职业院校的获奖数再次处于全省前列,其中5所获奖中职学校,我市就占了3所。
29所职业院校,在校人数8万余人,今年2.4万的毕业学子,接近96%的就业率。骄人的成绩背后,勾勒出株洲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动路径:从当初低谷期的困境发展,到整合资源,再到推进职业教育大发展大繁荣,市场为主导的职业教育以“株洲元素”为底蕴,爆发出蓬勃的力量。
整合→职业教育破冰前行
人们至今不会忘记新世纪初株洲职业教育的“尴尬”,那些年,当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统计当年各职业院校新生时,发现多个学校没有完成招生任务。
而在此之前,株洲的职业教育曾享誉全国。上世纪50年代,株洲铁路工厂技工学校(现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湖南省第一所技工学校。此后的改革开放,更带动了职校大发展。90年代中期,株洲职业技术学校曾一度达到了40多所。
症结何在?
教育部门随后组织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当初无序的竞争,使各学校办学缺乏特色,加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中专生不再青睐职业教育。2001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7063人,占高中阶段比例26.1%,达到历史新低。
其时,在全国的大背景下,招生难这并非株洲特例,按报到数与录取数之比,当时全国中专平均入学率也普遍不如人意。
低谷背后,希望并不遥远。自2005年以后,一系列利好职业教育的政策开始集中发力。
当年,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召开,中央提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与扶持力度将大幅加强;
随后,省委、省政府颁布《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教育强省“十一五”规划》,更是对我省职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市委、市政府也在2005年颁发了《2005年—2010年株洲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2007年,国家发改委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市委、市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强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构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引导高职教育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政策的引导,让处于低估的职业教育找到了切入口,各学校加大力度对专业进行调整优化,职业教育的办学自主权也在扩大,体制与政策的盘活也让我市各职业院校不论是招生数,还是就业率,各项关键指标在回升,从此职业教育开始走出困境,步入了一条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道路。
崛起→“加速度”的职教城实践
2009年,云龙示范区南部。
一座寄托着株洲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新城开始动工建设。在这个规划总占地面积13.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计划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整体包括“一城十一校,三馆五中心”,总体将形成“两片五轴多核心”的空间结构,突出教育、研发、服务、居住4大主题功能。
可以肯定,这座科教互动、产学研一体、校企所共赢、院校资源高度共享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科学城将使株洲职业教育翻开新的篇章。
定位于中南地区职业教育创新之都的职教城,将给株洲,乃至中部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带来怎样的影响?
回答可以从众多职教人那里获得。
“职教城的设立,将大为改善株洲职教资源分散、教学规模偏小、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株洲的结构调整,产业崛起需要有现代的职业教育为依托。而职教城能促使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格、质量和数量再上台阶。”
“职教城将打破纯教育的组合,不仅仅是几所学校的组合,而是通过职教城把整个城市建设起来。”
……
从09年开始,我市市级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职教城建设,加速着职教城的建设。
2011年9月,湖南工贸技师学院入驻职教城,成为首家迁入职教城的院校;随后,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学校建成开学,当初签约入园的其他6所院校也有望在2017年之前入园。
截至目前,职教城的在校学生人数也由2011年的4000余人增加到目前的20000余人,3年来累计为社会输送毕业生7500余人。
跨越→职业教育迎来黄金发展期
“株洲职业教育即将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全国职业教育论坛召开前夕,市教育局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依据何在?
一是从中央到省市各级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关注与支持力度在一步步加强。以株洲而言,一组数据可以说明:自2012年秋季学费减免政策以来,我市有32363名学子享受到免收学费的优惠政策,13531人受到资助;
二是株洲的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全市现有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1所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5所,省示范性职业院校10所,国家和省部级重点技工学校6所,国家和省级高级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10家,国家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1个。2010年,我市“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试点”被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成为全国二十个试点城市之一;
三是骨干院校形成了办学特色。尤为关键的是,这几年一大批职业院校形成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鲜明的办学特色,并通过校企合作,组建了10大职业教育集团。这些集团都是以骨干职业院校为龙头、行业企业为骨干组建的,且紧密对接了株洲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型产业。如湖南铁路科技职院、湖南铁道职院对接我市轨道交通“千亿产业群”,形成铁路行业办学特色。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对接汽车产业,株洲工业学校对接服饰产业……为我市产业崛起输送人才。
成绩的背后,则是近3年来,我市各大职业院校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6%。从当初的“少人学”到“主动学”,株洲的职业教育已进入一个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教育局正在抓紧时间制定《加快发展株洲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未来,在加快推进株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基础上,初步规划重点推进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建设、卓越职业院校建设、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职教名师队伍建设和农村职业教育攻坚项目等五大项目。
力争到2020年,建成以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为引领,与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专业特色鲜明,中职高职有机衔接,职教普教立交互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学校企业社会相互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十年弹指间,高歌破浪行。金秋的株洲,即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来全国职教论坛的召开。相信借此东风,新一轮的职业教育将就此扬鞭启征程。